挞彼殷武,奋伐荆楚。深入其阻,裒荆之旅。有截其所,汤孙之绪。
译文:殷王武丁以英勇神武之姿,发兵征讨了南方的荆楚。王师深入敌方险境,将楚军悉数俘获。彻底扫清荆楚的领土,为成汤的子孙立下了不朽的功业。
维女荆楚,居国南乡。昔有成汤,自彼氐羌,莫敢不来享,莫敢不来王。曰商是常。
译文:荆楚这块偏远的土地,长久居住在华夏南方。自从成汤建立了殷商,那些边远的民族如氐羌,无人敢不前来献上贡品,无人敢不来朝拜君王。殷王真正成为天下万民的尊长。
天命多辟,设都于禹之绩。岁事来辟,勿予祸适,稼穑匪解。
译文:天命降下敕令诸侯,定都于大禹治水的地方。每年定期朝拜进贡,以免受到责难和轻视,好好管理土地和务农生产。
天命降监,下民有严。不僭不滥,不敢怠遑。命于下国,封建厥福。
译文:天命也令殷王监察,确保下方的百姓谨慎行事。奖赏按规惩罚不滥,人人自觉勤勉生活。君王的命令传达到各地诸侯,四面八方的封国都因此得享福泽。
商邑翼翼,四方之极。赫赫厥声,濯濯厥灵。寿考且宁,以保我后生。
译文:殷商的都城富丽堂皇,为天下四方的楷模。武丁乃赫赫有名,他的神威与光辉灿烂夺目。既享有高寿又身体健康,为后世子孙带来了庇佑。
陟彼景山,松伯丸丸。是断是迁,方斫是虔。松桷有梴,旅楹有闲,寝成孔安。
译文:攀登至景山之巅,高耸入云的松柏树木,被砍伐并运往远方。经过削枝剥皮的加工,长长的松木被制成方形的椽子,粗壮的柱子排列得圆润齐整。寝庙完工神灵安宁。
《商颂·殷武》是一首赞颂殷高宗武丁杰出统治和中兴商朝的诗歌。通过高宗寝庙落成的盛大祭典,诗歌展现了武丁继承成汤大业的辉煌成就。
全诗共分为六章,各章在内容上各有侧重,逐一展现武丁统治下的商朝中兴景象。第一章歌颂武丁征伐荆楚的威猛,凸显其神速和突破险阻的勇气;第二章则是武丁对荆楚的谆谆教诲,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顺;第三章虽仅五句,但简洁地描述了四方诸侯来朝的盛况,彰显武丁受天命统治的威严;第四章进一步强调武丁是应天命而生的中兴之主,人民应忠实地遵从商朝的政令;第五章则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商朝国都西亳的繁荣景象,突显武丁长达五十九年的卓越统治;最后一章以高宗寝庙的落成为背景,象征着武丁中兴业绩的永垂不朽。
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大特色是其韵律的运用。各章在韵脚上巧妙变化,不仅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,而且通过音韵之美增强了内容的感染力。例如,第一章全用鱼部韵,营造出一种急促、激昂的氛围,与武丁征伐荆楚的勇猛相呼应;而最后一章则运用元部韵,一韵到底,为宗庙落成的喜庆场面增添了庄重而悠扬的色彩。
此外,诗歌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,增强了艺术表现力。如“陟彼景山,松柏丸丸”的比兴,既形象地描绘了景山的高耸和松柏的茂盛,又象征着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如松柏般长青。
总的来说,《商颂·殷武》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,成功地塑造了殷高宗武丁的伟大形象,展现了商朝中兴的辉煌历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