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寻练带新安水,万仞花屏问政山。
译文:暂无
自少云霞居物外,不多尘土到人间。
译文:暂无
壶悬仙岛吞舟(一作「丹」)罢,椀浸星宫沉(一作「咒」)水闲。
译文:暂无
宝箓箧(一作「匣」)垂金绦(一作「缕」)带,绛囊绛鎻玉连环。
译文:暂无
静张棋势(一作「局」)铺还打,默考仙经补又删。
译文:暂无
床并葛鞋寒兔伏,窗横柽几老龙跧。
译文:暂无
溪童乞火朝敲竹,山鬼听琴夜撼闩。
译文:暂无
草暗碧潭思句曲,松昏紫气度{函}(深)(据《苕》改)关。
译文:暂无
龟成{钱}(浅)(据《苕》改),甲毛犹绿,鹤化幽(一作「黳」)翎顶更殷(一作「丹」)。
译文:暂无
阮洞神仙分药去,蔡家兄弟寄书还。
译文:暂无
黄精苗倒眠青鹿,红杏枝低挂白鹇。
译文:暂无
容易煑茶(一作「银」)供客用,辛勤栽果与猿攀。
译文:暂无
常寻灵穴通三岛(一作「楚」),拟过流沙化百蛮。
译文:暂无
新隐渐开(一作「闻」)侵月窟,旧林(一作「邻」)犹悦(一作「说」)枕沙湾。
译文:暂无
手疏俗礼慵非傲,肘护(一作「后」)灵方臂(一作「秘」)不悭。
译文:暂无
海上使频青鸟黠,箧中藏久白驴顽。
译文:暂无
笻枝健杖(一作「拄」)菖蒲节,笋栉高簪玳瑁斑。
译文:暂无
花气薰心香馥馥,涧声聆耳泠(一作「响」)潺潺。
译文:暂无
高坟自掩浮生骨,短晷难穷(一作「凋」)不死颜。
译文:暂无
早晚重逢萧坞客,愿随芝盖出尘寰。
译文:暂无
(见《增修诗话总龟》卷十五。
译文:暂无
注一作者为《苕溪渔隐丛诗后集》卷三十八之异文)(按: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录本诗各句次第,与《诗话总龟》有较大不同。
译文:暂无
兹录其各联韵脚以存其次第:「山」、「间」、「闲」、「关」、「丹」、「还」、「斑」、「湾」、「鹇」、「顽」、「悭」、「环」、「蛮」、「攀」、「删」、「跧」、「闩」、「潺」、「颜」、「寰」。
译文:暂无
又按:《增修诗话总龟》云:「歙州问政山聂道士所居,尝有人陟险攀萝至绝壁,于岩下嵌空处见题诗一首,虽苔藓昏蚀,而文尚可辨,题云黄台词,不知台何人也。
译文:暂无
〖下录诗,略。
译文:暂无
〗台,国初时任屯田员外郎。
译文:暂无
世有全篇。
译文:暂无
」《苕溪渔隐丛话》亦以台为「国初」人。
译文:暂无
二本差异甚大,当一录自石刻,一即「世有全篇」之什。
译文:暂无
厉鹗《宋诗纪事》卷二收入本诗。
译文:暂无
然详绎本诗及有关记载,此诗应为唐末任钟传从事之黄台所作为是。
译文:暂无
主要证据有:一、宋初之黄台,除《总龟》所云外,无他事迹可考。
译文:暂无
二、问政山在歙州城外十许里,其地唐末适为钟传所奄有。
译文:暂无
黄台为传从事,具备作诗刻石之条件。
译文:暂无
三、宋初避太祖讳,「殷」字亦讳,如殷全义即更名汤悦,而石刻诗中尚有「殷」字,世传之本始易为「丹」字,知非)(宋初人作。
译文:暂无
四、胡仔、厉鹗均谓此诗系咏问政先生聂师道之作。
译文:暂无
师道事详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引山谷诗、《方舆胜览》、《十国春秋》,为唐末至杨吴初年人,与黄台适同时。
译文:暂无
而问政山名或谓始于师道。
译文:暂无
则非。
译文:暂无
胡仔及闵嗣麟《黄山志定本》卷六均谓山名始于德晦。
译文:暂无
德晦为邵孙,约大和会昌间人。
译文:暂无
)。
译文:暂无